从“双百计划”到“双百工程”,惠城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从“双百计划”到“双百工程”,惠城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深入村居、入户走访,社工团队主动识别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提供政策引导、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从2017年起落实广东省“双百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5年计划”(以下简称“双百计划”),到去年10月推动“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双百工程”(以下简称“双百工程”)落地,惠城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助力推动广东省社会工作全面发展。

特别是启动“双百工程”以来,惠城已实现13个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全部挂牌运营,正在推动建设社会工作服务点(以下简称“社工点”),在全面加强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打造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同时,聚焦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主动识别群众困难,开展针对性服务

桥西街道北门街社区属于老城区片区,楼宇密集老旧,居住人员多为长者。其中一位独居残疾老人彭姨已年近七旬,不仅肢体残疾,而且基础病多,靠父亲单位的补助和另一套房子的租金作为收入来源。

社工在走访中发现,彭姨家居住面积小,很多东西都放不下,特别是煤气瓶还放置在屋外,存在安全隐患。“屋外路人要是不小心引明火点燃煤气罐,那后果就危险了。”桥西街道社工站社工吴丽莉说。

掌握这一情况后,社工立即反映到桥西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该组织工作人员马上联系了从事建筑行业的会员,从上门测量到免费用水泥、砖块搭建一堵护墙,仅用4天时间,彭姨家的安全隐患就大大降低。“当然高兴了,为我解决了心头大事呢!”彭姨说。

主动识别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像彭姨这样的温暖故事不时在惠城上演。

例如汝湖镇社工在入户探访在册低保户时,发现李叔(化名)一家存在人畜混居的情况,还有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等难题。社工介入后,通过同劳动、同工作、同生活,与李叔一家建立良好关系,再通过定期探访跟进督促,不仅逐步培养了一家的劳动自主能力,较大地改善家庭环境卫生,还缓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紧张的关系。

又如家住三栋镇的李婆婆已是97岁高龄,三个女儿外嫁,身边一同居住的儿子有精神智力残疾。“我们进行需求分析后认为,李婆婆有家庭情感、居家安全、社区支持网络等需求。”三栋镇社工站鹿颈村社工点社工廖燕芳说,社工通过教会李婆婆和儿子打电话,并为李婆婆协助解决危房改造问题,还定期入户探访舒缓其情绪,李婆婆日益爽朗起来。

“‘双百工程’社工将基层一线作为兜底民生服务社会的主阵地,立足镇街、深入村居,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贴近群众的优势,和群众面对面交流、肩并肩劳动,见人见事。”惠州市“双百工程”督导中心督导专职督导陈燕玲说,社工在零距离接触中了解群众需求、提供专业服务,真正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落在基层、沉到一线。

规范社工站(点)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

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一张张生动的笑脸的背后,是惠城区积极推动“双百工程”落地。

2021年8月,《“惠城区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全区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全面覆盖”的原则,到2021年底前全区13个镇(街道)建成社工站,到2022年底前全区村(居)分片区建成社工点,实现全区社工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江南街道社工站于2021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共配备5名社工。“为尽快融入工作角色,我们参加了一系列的岗位培训。”江南街道社工站副站长范晓玲介绍,例如广东省民政厅举办的2021年“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乡镇(街道)社工站管理人员视频培训班,惠州市民政局举办的2021年惠州市“双百工程”社工岗前培训班,惠州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举办的2021年惠州市残疾人辅助器具业务培训班,惠州市民政局、惠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举办的惠州市“一起同行、协力成长”社工督导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等等。“学习过后,我们轮流在窗口服务群众,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在实践中掌握政策,为正式开展兜底服务做好知识储备,以便日后能自信、精准、高效服务群众。”范晓玲说。

江南街道社工站的成长正是惠城区“双百工程”社工站(点)规范化运作的缩影。目前,全区通过规范站、点工作,明确服务内容,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社工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以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为例,社工站经办服务窗口要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分办转办、限时办理等制度,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强化结果跟踪。同时,社工点社工依照'识别对象——分析需求——制定计划——协调资源——专业介入——跟踪问效”的程序开展服务工 作,实行全流程管理。

再以明确服务内容为例,社工入户走访,见人见事,了解服务对象家庭结构、健康状况、政策享有等基本信息,掌握物质、精神、社会等层面的需求,为服务对象建档、立卡、造册,做到“一户一档”“一事一案例”。

为提升“双百工程”社工专业化水平,惠城区民政局按市民政局对社工政策和专业培训工作的统筹安排,针对社工日常服务需求,灵活采用“线上”或'线下”培训形式,聘请社会工作专家和业务骨干开展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养老服务、妇女关爱、残疾人服务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推动社工掌握实务操作技能、提升社工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每个社工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48小时。

以待遇留人,提高社工团队稳定性

“从‘双百计划’到‘双百工程’,我们聚焦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惠城区民政局局长陶发琴介绍,2021年起实施的“双百工程”是一项服务社会工作兜底民生工程,其前身就是2017年开始试点的“双百计划”。

据悉,惠城区之前试点的“双百计划”社工站共有小金口、三栋、汝湖3个,各有3名社工在开展服务。以上3个站点在“双百工程”正式实施后,纳入“双百工程”统一管理。此外,惠城区在2017年8月17日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惠城区横沥镇黄沙洞村社工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同意参照“双百计划”建设模式,在横沥镇黄沙洞村开展社工服务站建设。

“惠城区在社工站(点)建设方面走在全市前列。”陶发琴介绍,去年10月,全区13个镇(街)社工站已全部揭牌开始运营,每个社工站配备3名专职社工,现已实现乡镇(街道)全面建成社工站的目标,并已在全市率先建立14个社工点,对部分村(居)派驻服务岗社工。目前,惠城区共有“双百工程”社工108人,从去年10月以来,“双百工程”社工累计开展逾13000次探访,服务案例38个。

除了社工服务向下延伸提速提质,惠城区还在提高社工队伍稳定性方面着手探索。过去,社工身份不明确、待遇不高造成了社工队伍的稳定性较差。自2021年7月起,惠城区按照“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由镇(街道)与社工建立直接劳动关系,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签订劳动合同,履行用人单位义务。同时,健全'双百工程”社工人员薪酬体系。一方面明确薪酬标准,由区民政部门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会同财政、人社、残联、妇联等有关部门制定“双百工程”社工薪酬待遇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加强绩效激励,要以体现专业人才价值为导向,建立社工人员绩效金激励机制,采取学历、职业资格、业绩、岗位、工龄、荣誉、学术、学时及持社工证证书等级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定绩定奖、按劳取酬。

除了以待遇留人,惠城还积极为社工提供后勤保障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惠城区民政局为每个“双百工程”社工站配备2-3台电动自行车,全区共计34台,用于解决社工进村入户的出行问题,此举有效提升了社工工作效率,扩大了社工服务覆盖面。惠城区民政局还提出,要通过定期提供专业培训和督导,推动社工掌握和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技能,充分发挥社工在推动社会治理、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不断提升兜底民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这样的机会和舞台也吸引了不少高学历应聘者前来应聘。”惠城区民政局副局长廖晴亮说。在全区首批招录的108名“双百工程”社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工共计104人(含本科学历社工66人)。他还透露,惠城共有216个村(社区),要全面实现社工服务全覆盖至少须255名社工,预计在2022年年中省民政厅还将进行统一招录,届时将有能力实现全区覆盖。

2022/05/06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