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悦 张智 博鳌报道
当今世界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都在谋求新的对策。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支撑体系成为当下热议话题。
“我们中国政府反应是非常快的,从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从建立养老保险三支柱到前年底试行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我们动作很快,速度也很快,这是中国应对老龄化的优势。”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的“展望老龄友好型社会”分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秉文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表示。
为了实现老龄友好社会,郑秉文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家庭生活设施、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要改造、要完善;二是做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养老金融,包括三个方面,to C端的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服务、to B端的各种养老产业和社区的信贷金融融资政策,以及to P端的个人的规划;三是引入“年龄歧视”概念,加强相关教育,避免退休人员再就业和社会参与受到歧视的情况发生。
居家养老仍是主流趋势
据了解,中国现在的养老状况呈现“9631”趋势,96%的老人都在居家养老,3%是在社区养老,只有1%是机构养老,即去养老院。随着数据变化,目前90%的老人居家养老,7%进入社区养老,3%是机构养老。这意味着,居家养老仍然是目前中国社会的服务主题。
“居家养老是主流,在我们看得到的未来恐怕这是难以改变的现实,因此,居家养老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郑秉文说道。
如何提供好的公共服务?郑秉文提出,将家庭养老的部分压力向社会疏导,并建立相关制度,不仅能解放家庭劳动力,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在此情况下,针对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群建立成熟的长期护理保险也十分重要。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加快,应当尽快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和家政登门服务。
“养老不是一个产业,是360行所有行业的适老化。随着老龄化进程演进,我们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都会适老化。我们要赋能每一个老人,即使是独居的老年人也能拥有美好生活。”天鹅到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小华如此说道。
因此,陈小华认为,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独有的移动互联网模式能够为养老产业调动充足的劳动力。在此情况下,养老产业可以参照外卖、打车等领域的移动互联网模式,利用数字技术为家庭提供上门养老服务。
陈小华进一步解释,在上门服务中,企业应针对不同老人的照护需求与家庭条件对护理人员分类分级管理,设立监护险和监护人的管理认证标准,对于防护老年人摔跤等重点问题,形成专业化处理。
如何进行养老投资
目前,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而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同时还包括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都是对第一支柱的有效补充。
如今,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行一年有余,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提出了进一步部署,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情况下,“投资个人养老金”问题一度引起热议。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军辉在论坛中表示,无论是养老保障体系,或者退休以后能不能安享晚年生活,最重要的是兜里有钱,如果兜里没钱一切都无从谈起。如何实现兜里有钱要靠养老金的积累效应。因此,一定要实现养老金储备的积累。而积累有两个因素,一是持续的储蓄,而且是尽早储蓄,越早越好,持续地往个人养老金账户放钱;二是把账户交给专业的养老金管理机构去管理,实现它的保值增值,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养老金的内生动力。
为此,王军辉建议,个人应该从20岁开始建立养老储备,以为晚年生活做好准备。他计算出了一系列数字支撑这一观点。即个人在20岁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向账户投入3000元,40岁后每年投入6000元,50岁后每年投入12000元。在专业机构的管理下,60岁时账户中将有66万元,若复利达到5%则将有8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王军辉在提及如何进行养老金投资时强调,养老金投资系长期投资,人们不应过度关注短期内波动。对个人来讲,是否有钱是首要问题。在银发经济的带动下,养老产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应该担心自己是否有钱购买这些服务。
“养老事业既具有公益性,也具有盈利性,而这个盈利一定是微利的,更多地体现功能性,这确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也在不断探索适合中国老年人的全方位的计划,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王军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