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市残联贯彻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体要求,坚持从“小切口”入手,围绕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最终实现“大变化”,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其中,东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党支部打造的《构建“党建引领+N”助残新模式,提升残疾人品质托养》首次入围第九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并荣获一等奖,实现东莞参赛以来一等奖“零突破”。
坚持将思想引领与凝聚力量结合
东莞市残联结合群团改革重心向下要求,发挥党建带群建作用,抓规范、强引领。按照听党话要求,加强专门协会指导。引导残疾人五大专门协会逐步建立班子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组织召开协会季度工作例会、协助链接社会资源等措施,发挥其联系服务残疾人群众的作用。按照规范发展要求,推进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发展。
通过统筹引导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细化完善民办康复机构登记管理制度、聘用第三方开展年度评审工作、严格落实特殊儿童少年康复补助工作等措施,助力其规范稳健发展。按照创新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康复就业服务中心职能。结合各镇街实际,不断探索依托中心开展日间托养服务、广泛链接资源开展辅助性就业服务等方式,拓宽中心服务业务。
按照建强一线队伍要求,狠抓专职委员培养。针对镇街专职委员空缺大、待遇低等顽疾,通过把好选聘关、提升专职委员待遇、开展业务培训等方式,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按照把党的声音传递宣传到一线的要求,大力推进宣传活动。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新一轮“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等活动为契机,东莞市残联领导带队分赴六大片区开展集中座谈会,深入基层察民情、送关爱、解民忧;成功开展系列残疾人事业典型案例和优秀事例专题报道;创新组建东莞市残疾人励志报告团,分5组深入学校、企业、镇街等进行宣讲;率先在全省成立“心目影院”,组织志愿者为视障人士讲电影。
切实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
东莞市残联针对残疾人当前民生领域的重点难点,打破常规实施一系列强力举措。率先在全省推出“学前融合教育推广支持计划”项目,并纳入2021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大力培养融合教育种子教师,从根本上解决特殊教师少问题。在全国率先实施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Caregiver Skill Training(“照顾者康复技能培训”,简称CST),有效解决自闭症儿童家庭照护问题。
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精准居家康复服务,提升残疾人医疗和康复针对性。成功举办首届残疾人创业创新大赛、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指数。示范做好南城市民花园和樟木头政务服务中心无障碍改造工程,打造东莞无障碍城市名片。
进一步优化辅助器具适配流程、残疾人办证流程,加快“智慧残联”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实施康复教育基地提质扩容工程,每周召开推进协调会,主动联系协调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积极推进托养中心、康复实验学校新址建设,缓解托养、教育资源紧缺压力。
此外,针对残疾人长远愁盼问题,东莞市残联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一系列制度建设。加快推动《东莞市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办法》《东莞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办法》《东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五年行动方案》等专项制度出台,更好满足残疾人托养、就业、无障碍等多元化需求;积极推动《东莞市残疾人保障和扶助办法》《东莞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等综合制度出台,形成推动东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营造良好扶残助残社会氛围
坚持以党建引领聚合力,共驻共建促发展的原则,创新“党建引领+N”助残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开展经常性扶残助残活动,推动落实“三联系”工作制度机制,与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公益助残社会组织联合开展入户慰问活动,联系慰问全市33个园区、镇(街)不少于7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发挥扶残助残组织优势,与深圳市三一学院、广东智通人才市场等企业合作,打造“七色花”百名重残妇女帮扶项目;与东莞风信子公益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同心共建促童康”项目,发挥扶残助残组织志愿者、资金、场地优势;以党建为引领,创造性推进扶残助残项目,积极与机关党建第三联系协作组等市直机关单位联谊合作,先后与近20家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活动。